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我从佛法对地震新的诠释

    引导人们扬善,发挥人类本有的善良美好的一面。这也许才是我们如何面对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,只有灾后人们在心理上得到平衡才能唤起人们灾后重建的信心。物质上的救济和同情心并不能真正给灾后的人们以重建的信念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4566624.html
  • 从佛法对地震新的诠释

    引导人们扬善,发挥人类本有的善良美好的一面。这也许才是我们如何面对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,只有灾后人们在心理上得到平衡才能唤起人们灾后重建的信心。物质上的救济和同情心并不能真正给灾后的人们以重建的信念,...

    理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966890.html
  • 镰仓佛教——《南无妙法莲华经述论稿之四》

    尊,最终结出成佛之果。这种唱题起信的方法,很难说没有受到称名念佛的启示。   既然虔诚的归依于本尊,那么,不断地唱颂“南无妙法莲华经”七字,自然就会净化心灵,于不知不觉之中具备诸佛的万善诸行,扬善。这样,不断唱题就成为日莲宗的妙戒,即通过导人行善来建立戒律。因此,不管善人恶人,只要诚心皈佛,唱题行善,就都能成佛。   这样,日莲上人把本宗本尊、修行法门和本门戒律全部融为一体,凝结为“南...

    韩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781224.html
  • 略述因明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

    前 言   因明作为一种论证的学问,通过如理的系统性的推理,能让人从冷静的推理过程中得到决定的见解,令人能认清事实的真相,道理的真伪,从而去伪存真、除粗存精、破邪显正、转为善、扬善,进而...、穿透性等特征。它的作用是:认清事实真相、研核真伪、明辨是非、破邪显正,进而兴利除弊、扬善、转为善、转邪归正、转苦为乐等。因为明白真理的智慧是无量无边的,所以因明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。因明的精神...

    释德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4838283.html
  • 一乘顿教与和谐社会

    妄念、断绝私利;清净居心,慈悲救世;还须守五戒、行十善,修六波罗密以及忍辱观等……  总之,佛教主张众生平等、扬善、利益众生的精神,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有利无害的。所以善根众生、有识之士、乃至...都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,不敢乱来,坚持扬善。佛教和法律都希望实现国家、社会、人民有序的稳定和公正。佛法和法律非但不矛盾,而且有互补的必要。例如:政法机关依法严打、反贪、扫黄、提倡学雷锋等等,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147912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社会和谐——通过“信仰”来促进社会和谐

    通过佛教信仰的四点精神来说明:一是奉行五戒、扬善;二是修习四摄、服务社会;三是慈悲喜舍、利益众生;四是六和精神、和谐标志。  关键词:信仰 佛教文化 和谐社会 五戒 四摄 慈悲 六和 ...利己的事,以此体现了佛教扬善品德;其次要修习四摄六度,而四摄六度的主要精神在于教导人们要无私奉献,以些表达佛教徒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服务社会的精神;再其次是养成慈悲喜舍的高尚品德,而佛教慈悲喜舍的主要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054690.html
  • 一念三千性具善恶

    道而通达佛道,正是大乘佛教的方便与善巧。   但从凡夫众生而言,作恶修,心有因果报应,应以恶报为戒。全修即性,性亦具善,精进修善,扬善,才能圆满菩提。   由性发修,由修照性,性修不二,...界互具”和“一念三千”。一念三千理论中也包含了性说的含义。实相常展现为十界、十如是、三世间,每一法界具有十法界,佛界中也具有地狱至菩萨的九界。   智者在《法华玄义》卷八中说:“若大乘观心,观恶心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善恶|人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7192218332.html
  • 再访宝岛

    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多年以来,中国僧人既秉承佛法扬善、自利利他的宗旨,又有新的发明创造,如赵朴初居士“人间佛教”思想所概括的那样,中国佛教有农禅结合、学术研究、对外交流的优良传统;在中国大陆,江西云居山...

    徐孙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4740157.html
  • 虚云大师三访庐山

    林寺方丈释清源的敦请,登庐山参加大林寺举行三坛大戒法会,虚云老和尚担任开堂大师。本次法会仪规从简,大部分时间,礼请虚云老和尚宣讲《四分律》、《传戒正范》、《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》以及佛教伦理中诸如“扬善”、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”等根本言教,三堂正授新戒弟子100余人,其中有政界、文化教育界、商界等著名人士,不乏其人,法会从始终,如法如律,功德圆满。  第二次来庐山,是民国13年(1924),...

    殷荫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2541007.html
  • 无得正观与佛教伦理

    ldquo;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,将“扬善”视为佛教教义的全部。该偈颂含有世间、出世间两个层面.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是世间的伦理,奉劝世人多行善事,远离恶行;“自净其意”是出世间的伦理,指去除分别与执著,超越善恶而显现真如佛性。佛教所说的善恶又可分为三个层次:其一,顺益为善,违损为。根据佛教的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75754700.html